时间:2011/7/15 访问:1048
上海,2011年7月14日。尽管第二季全球宏观经济充满不确定因素及多宗高调首发公开募股(IPO)的表现不够理想,与2011年第一季度相比,全球IPO融资额于第二季度仍增加了39%。根据安永的《2011年第二季度全球IPO最新信息》,在2011年第二季度,全球共有378宗IPO,共筹集646亿美元。(报告全文) 二季度IPO全球回顾 


融资额前三名IPO占全球融资额的22%。其中排名第一的是瑞士商品交易商嘉能可国际,融资100亿美元,占二季度全球IPO融资的15.5%。这是港交所有史以来最大的非亚洲IPO。排名第二位的是意大利时装公司PradaSpa在香港上市,融资21.4亿美元。第三是上海医药集团在港交所上市,融资20.6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范围内,PE投资的公司有47家上市,融资175亿美元,占全球同期27.2%。VC投资的有49家公司上市,融资76亿美元,占12%。 根据迪罗基统计,第二季度有98家公司延迟或取消上市,相比去年同期则仅有71家。这也是自200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高纪录。其中,29家来自美国,28家来自中国。 中国维持领先地位 尽管IPO活动放缓,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企业无论在IPO宗数和融资额均处全球领先地位——共有108宗IPO,融资总额达204亿美元,分别占全球IPO宗数的28.6%和融资总额的31.6%。 

香港联合交易所(港交所)在2011年上半年共有35宗IPO,共筹集236亿美元,融资额为过去十年的上半年度新高。在2011年第二季度,融资额全球前二十位的公司有七家在港交所挂牌,包括嘉能可、PradaSpA、上海医药、美高梅中国、汇贤、新秀丽和华能新能源。 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包括中小板和创业板,2011年上半年共有144宗IPO,上市宗数为全球交易所之冠。 
台湾证券交易所(台交所)则发展平稳,其在2011年上半年共有13宗IPO。 未来展望 安永审计服务合伙人黎志光先生表示:“尽管近期全球经济复苏放缓,IPO仍然是众多公司支持其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随着全球进入上市管道的公司继续增加,我们预测一些高调的发行人所发行的IPO将造就强劲的下半年IPO活动。我们预期中国下半年的IPO活动强劲,在2011年全年将继续保持领先。” 安永审计服务合伙人叶远安先生介绍说,受美国沽空机制的影响和近期部分中国企业的信用危机,更多中国企业会选择以直接上市的方式,放弃曾有较多中国企业采用的反向收购方式。自2005年以来,曾有数百家中国企业在美国完成反向收购,但是只有小部分完成转板到美国主板上市。 安永审计服务合伙人袁勇敏先生补充说:“市场也高度重视上海国际板的推出。上海国际板的原则基本上已制定,目前已到最后冲刺阶段,有部份高质数的企业已开展上市准备工作。我们估计,企业到上海国际板上市需要委托具中国证券从业资格的中介机构,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但是,作为H股的对等安排,我们相信上海国际板的推出亦会为香港的执业会计师创造更多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