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剑涛接受《人民日报》采访谈“一带一路”跨国专业服务 |
时间:2017/6/6 访问:1876
日前,瑞华首席合伙人、国富浩华国际联席主席杨剑涛接受《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国策说”栏目采访,畅谈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完善跨国专业服务相关话题。 全文如下: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500亿美元。随着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愈发紧密,会计服务业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设施”和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瑞华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国富浩华国际联席主席杨剑涛在“一带一路”专业者服务论坛上接受人民日报国策说工作室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是会计行业发展的东风,提高跨国服务,人才、信息、政策要先行,税收统筹服务则是关键。 乘“一带一路”东风,重点要帮企业做好税收筹划 近年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国际化步伐从未停止。截至2015年,会计行业以各种方式开展跨境业务合作的70余家事务所,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涉及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投融资审计、税务服务等多领域服务。如何扩张海外市场,先布点、先占位,是会计师事务所当前最关心的。 提到“一带一路”倡议给整个会计服务业带来的国际化扩张机遇,杨剑涛用“东风”来形容。在“走出去”的企业中,既有投资主力国企央企,也有能吸收大量劳动力的中小企业。杨剑涛认为,这些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都面临金融风险、法律风险、政治风险。作为会计服务业,要想乘东风,重点是关注微观层面,帮企业做好税收筹划。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税收政策多样,一些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严重,在美国的一些州,企业税率甚至会达到20%-30%。如果忽视税收统筹,企业投资一元钱,会造成一毛钱亏损,投得越多,亏得越多,整个项目就会失败。所以会计师事务所要充分调研当地的税收政策,帮企业分析风险。 把握好工作重点,会计服务业就有更多机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项目提供服务,进行全球布局。以国富浩华国际为例,倡议提出前,“一带一路”涉及的60多个国家中,国富浩华国际仅在60%的国家成立成员所,而倡议提出后,已经达到了近90%的覆盖面。 提高跨国服务能力,人才、信息、政策应先行 在我国会计服务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会计准则的差异、审计资格的认同是客观阻碍。为了推进我国会计业国际化改革,早在2007年,商务部、公安部、财政部等九部委就首次出台《关于支持会计师事务所扩大服务出口的若干意见》,对事务所境外拓展市场、税收政策、出入境签证、银行贷款支持等给予一系列扶持措施,为会计服务出口促进、扶持、保障、服务、核准等提供了便利。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全面务实合作阶段,参与国家更多、投入资金更大、对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跨国服务要求也更高。杨剑涛认为,想要服务跟得上,要行业自身和政府齐发力,人才、信息、政策先升级。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有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实际操作中容易造成冲突和误会,这就要求会计服务业培养特定人才。“这方面的人才要具备几个特质,精通当地语言文化、通晓中文、掌握专业技术等。”杨剑涛说,通过国际化人才与本土机构建立信任,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信息不对称。 除了会计师事务所着意培养人才,杨剑涛也代表会计行业呼吁,政府支持需再“升级”。一是政策支持,会计人员出国为“一带一路”沿线的我国企业提供服务,往往会遇到申请签证困难、签证时限不足、遇到困难没有专门机构解决等问题,希望领事馆、商务参赞处等国家机构提供便利。二是信息交流,“走出去”的会计师事务所有时难以知晓当地的市场需求,希望通过政府了解当地有什么企业需要会计服务,来捕捉商机。(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国策说工作室 沈小根 张姝欣)
|
|